导语:
“求学问道谱新篇”是评价院直属党支部践行“明理增信、崇德力行”的党史学习要求,研究并推出的主要面向院内研究生群体的主题活动,希望能够提供一个专门的空间,在这里,同学们可以就读书求学的有关问题开展交流、讨论与切磋。在未来的系列活动中,这里将记录并保存同学们的成长印迹,这些印迹会是未来的记忆珍藏,同学们亦可在记录中同步品味自己的成长于当下,从而提高认知自觉,积极奋进并服务于新时代。 继推出“我看导师做学问”系列活动之后,“求学问道谱新篇”主题活动迎来了第二个系列:“我与我的导师”。善教者,使人继其志;善学者,使心通其意。良好的师生关系,不仅对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,而且将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注入温暖与希望。评价院的研究生同学,用最真挚的语言,分享了自己和导师之间的点点滴滴,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导学故事。“我与我的导师”系列文章,描绘了评价院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和谐交往、密切互动的关系,从中激发出“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”的不竭动力。
导师简介:徐式婧博士,女,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,师从孙朝奋教授,助理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。现为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研究人员,北京市语言学会会员。主要研究方向为:汉语语法研究、历史语言学、语言演变研究。 我的硕士论文终于得以完成,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结束,内心颇多感慨,既有浓浓的感激之情,也有满满的不舍。我是徐式婧老师指导的第一位硕士生,对于我的培养和指导,徐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。在此,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徐式婧老师。 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期间,徐老师在学习上指导我,严格要求我,带领我仔细研读了关于语法化、词汇化、构式理论和构式化与构式演变的著作,带领我阅读了许多关于汉语语法的经典论文。每次汇报时,老师都会认真垂听我的读书心得,之后都会仔细解答我的困惑和我提出的疑问,指出我的进步和不足之处。这都使我受益匪浅。 徐老师更在生活中关心我、理解我、帮助我。在平时,徐老师会时常询问我的生活情况,叮嘱我在业余时间多运动、锻炼身体,保持健康的状态。在我遇到困难时,徐老师对我的理解和帮助给了我巨大的动力,使我坚定信心,克服困难,完成三年的学业。 当然,我的毕业论文更是从始至终都离不开徐老师的帮助和指导。在徐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,我开始收集和统计语料,并开始了论文的写作。从开题到定稿,徐老师时时关心我论文的进展,倾注了大量的心血。最令我感动的是徐老师对我论文的修改,老师逐字逐句地将文中的欠妥之处一一标注出来并作了修改,并多次与我面谈,当面对我进行指导,与我探讨文中的问题。正是徐老师的督促和帮助,我才能够顺利完成了论文的写作。 寥寥数语说不尽徐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,寥寥数语也难以表达我对徐老师的感激之情。“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”,只有砥砺前行,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,才能够报答师恩。 作者: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 2021届硕士毕业生 仝凯 现就职于天津市新华中学
|